它,歷經數百年風雨,見證了蕪湖米市的興盛,以及蕪湖早期工業的發展。它,在蕪湖人的心中,曾是一頁燦爛輝煌的古城歷史。今天的它,則成為青年才俊們的創業搖籃,繼續書寫著創新進取的嶄新篇章。它,就是蕪湖的大礱坊。在蕪湖,人們所稱的“大礱坊”不僅僅只是一條街巷,而是一片區域,其東起袁澤橋,西至環城東路。按照最早關于大礱坊地名的記載推算,“大礱坊”至少已有340多年的歷史。“礱坊”其實就是古時經營稻谷去殼加工的手工業作坊。蕪湖地處長江中下游,自古便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同時也催生了米業的繁榮。據康熙《蕪湖縣志》記載:“東河沿大街長二里許,計礱坊八十所。”可見當時大礱坊一帶加工稻米的盛況。光緒八年(1882年)米市自鎮江七浩口移至蕪湖,蕪湖也成為當時中國“四大米市”之首。“堆則如山,出則如江”的規模使得礱坊業發展至鼎盛。但后來隨著洋機器的進入,對使用原始土方法加工稻米的礱坊是致命沖擊,礱坊紛紛歇業倒閉,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號稱“兩個半煙囪”的近代蕪湖工業代表——明遠電廠、裕中紗廠及益新面粉廠,在蕪湖鼎鼎大名。其中,益新面粉廠是蕪湖最早開設的工廠,就位于大礱坊,至今已有134年歷史。在當時,國內面粉廠只有天津貽來牟、蕪湖益新、上海阜豐以及英商在上海經營的增裕四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礱坊也成為蕪湖工業的基地,在大礱坊區域相繼建有永康食品廠、長虹機械廠、蕪湖火柴廠、弋江酒廠、鋁制品廠等十多家工廠,這么多的工廠集中在這條僅有2公里長的老街上,在蕪湖是絕無僅有的。這些在蕪湖的工業發展史上,都是令人記憶猶新的輝煌。
青弋江水依然靜靜地流淌,而今天的大礱坊早已舊貌換新顏。當年的益新面粉廠修舊如舊改造后,成為大礱坊科技文化園,它是集工業及軟件設計、創業孵化,電子商務和文化休閑為一體的廠房街區,這片承載著蕪湖人城市記憶的區域“變身”為創業青年溫暖的“家”。
青年企業家王佳是蕪湖逆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總經理,2019年7月,他將自己創業初始的公司搬遷入駐到大礱坊科技文化園。“到今年7月來大礱坊正好5年,這幾年我的公司可以說是蒸蒸日上,越來越好。在這里,像我們這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能享受租金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另外這里的辦公環境、歷史底蘊、物業服務都非常給我們的企業加分。”平常忙碌之余的王佳最喜歡的休閑運動就是沿著大礱坊段的青弋江防洪墻跑步,“這里既古老又年輕,我會拍不同季節、不同時段、不同天氣的大礱坊,發到我的朋友圈里,我很喜歡大礱坊!”而作為老建筑注入全新生命力的文創園區代表,蕪湖人在這里也可以找到滿滿的回憶。大型雕塑“礱”帶著我們重溫這一古老的器具,在園區沿線防洪墻的大礱坊歷史文化長廊上,蕪湖米市春秋和蕪湖工業基地通過一幅幅生動的手繪,帶著我們回到那個年代,令人感慨萬千,也成為蕪湖年代感網紅打卡點。當年蕪湖工業老基地的很多廠房在拆除后,也變身成為大礱坊片區的新小區。東方海倫堡小區所在地塊就是原來的蕪湖火柴廠,融匯錦江小區的A—F區是組團大規模對大礱坊區域進行商業開發的成果,再后來的東方龍城甘棠苑小區等更是將大礱坊區域的居民樓推向新高度,現代化氣息愈發濃厚。作為城市綠地配套,融匯錦江D區旁的口袋公園蕪小園·錦繡園進一步豐富了大礱坊居民的休閑去處。新建益新路、拓寬礱坊路、打通沿河路、沿線防洪墻改造提升,連接蕪湖古城景區……近年來,古老韻味的大礱坊擁有著越來越年輕時尚的模樣。展望大礱坊的未來,青弋江邊的全新小區正在蓄勢待發,蕪湖地區衛校拆遷地塊有待創意開發……古老的大礱坊正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