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方特的制勝之道在蕪湖市的文化企業中,蕪湖方特是值得一說的一家。截止到4月18日,蕪湖華強麾下的蕪湖方特旅游度假區(簡稱方特)的3個主題公園,7年間共接待游客2249萬人次,年均接待游客321萬人次,這是被業界同行羨慕不已的數字。蕪湖市旅游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全國有70多家旅行社同蕪湖方特簽約,主題公園的集群發展,使蕪湖的特色文化產業變得更加堅實。
蕪湖華強的母公司深圳華強原是旅游設備供應商,落戶蕪湖后,華強的業態定位不再以出售設備為主,而是以建設科技和文化密切融合的主題公園為發展重心。他們握有動態立體跟蹤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10多項先進技術、設備和專利,并將這些技術和設施用來演繹具有文化、思想內涵的中國故事和體驗項目。于是,《聊齋》、《西游傳說》、《水漫金山》等以讓人耳目一新的畫面出現,《恐龍危機》、《維蘇威火山》等教育人們要有災難和危機意識,《猴王》、《叢林故事》等演藝節目以國人耳熟能詳的孫悟空為主角,展現傳統文化。可以說,蕪湖方特的成功,是高科技與文化創意、旅游跨界融合的結果。
一直以來,蕪湖方特都非常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即將開業的第四個主題公園《東方神畫》是以非遺為主題,集中展示國家級和安徽省級非遺項目近300個;已經動工建設的《復興之路》,則將再現中華百多年來的重大歷史事件。
創意使傳統文化資源“飛翔”蕪湖于1876年被辟為通商口岸,留下了20處33幢風格不一、保存完好的西洋建筑,在省內少有,國內也有一定影響力。為將特有文化資源轉化成特色文化產業,蕪湖市出臺了百年建筑復活計劃,使一批老建筑重獲新生。雨耕山酒文化產業園就是一例,這里原是占地55畝的一組西洋建筑,集英、法、西班牙等不同建筑風格,頗具歷史、宗教、建筑、文物價值。地下還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體量巨大的人防工程。蕪湖市引進廣東的一家投資公司,發揮創意,將地上地下連為一體,建成多種用途的酒文化產業園。園區有關負責人說:“在這里,文物在得到保護的同時也發揮了自己的作用,開業以來園區越來越受市民歡迎。”位于青弋江畔的益新面粉公司,于1890年由民族資本家章維藩創建,是安徽首家民族資本企業。這個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工業遺存已沉寂多年,面臨衰頹。后來,安徽恒明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與其所在地鏡湖區政府簽約,雙方于2013年初著手對8幢老建筑進行維修,同時開展招商工作。現在維修工程接近完成。據有關負責人彭麗俊介紹,這里將建成工業設計孵化基地、軟裝設計(裝飾)產業集聚區和文化休閑區。目前招商勢頭很好,幾家創意設計公司已經入園,并將與多所高校展開合作。
蕪湖在有歷史記載的2000余年中留下不少文化遺存。為了接續城市記憶,經10多年的反復論證,古城保護終于于2014年立項,這一總投資30億元的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將在恢復的明、清古城舊址建成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閑、商業運行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區。
鐵畫是蕪湖重要的文化遺存,它由清初鐵匠湯天池首創,已有300余年歷史,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蕪湖市文化委員會產業科科長陳祖富告訴記者,近年蕪湖為了壯大鐵畫文化產業,實現了生產經營單位與藝人個體的資產重組,同時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金和鐵畫生產企業和個體的融合。迄今全市有16家鐵畫生產經營單位,同時涌現出了一批以鐵畫傳承人、工藝大師、創意人才為中堅的鐵畫工作室。
對此,蕪湖市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孔令才表示,將獨特的文化資源經創意提升和跨界融合,形成一個產業鏈,這是近年蕪湖下力氣做的一件大事。
新型科技文化企業不斷涌現記者在蕪湖采訪時,有關部門正在籌備將于今年10月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這一交易會也將永久落戶蕪湖。搭建高規格大規模的文化產業交易平臺,這是蕪湖市另一個大“動作”。蕪湖市于2009年、2011年成功承辦第二、三兩屆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搭建交易平臺,正是為了增強蕪湖動漫產業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推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蕪湖動漫產業的發展,以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為代表,他們原創的《熊出沒》系列,獲得了國內外多個大獎,曾在央視等150多個電視臺和10余個網絡媒體播出,點擊率高達170億次。
一批新興文化科技企業也表現搶眼。其中著迷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為手游用戶、廠商提供個性化信息推介、攻略等服務的企業,其行政主管劉思麗表示,企業進入蕪湖9個月來,已由20多人發展至100多人,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蕪湖服務外包產業園,目前已經引進中軟、雅圖視頻、三只松鼠等一批知名文化企業。其中三只松鼠于2012年成立,創建時共5人,是國內第一家通過互聯網進行堅果等食品的研發、分裝、B2O品牌銷售的電商,到201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1000多名員工、公司市值超10億元、具有全國影響的一家電商,曾創下日銷最高達1億元的業績。
采訪中,蕪湖市文化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文化發展過程中,政府之手不可缺,政府的主導、引領對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實施資源合理配置,構建人才支撐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當然,蕪湖市特色文化產業還處于成長期,離強與大還有距離,既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更需要在市場風浪中把自己錘煉成合格的市場主體。
中國文化報記者喬國良(刊載于5月13日《中國文化報》)